無河之島背景.jpg

作家們的河流回憶

黃春明 陳義芝 馬紹阿紀 王浩一 黃國珍 吳晟 向陽
00:23:00
4805
想知道最新課程資訊?
已經有帳號了? 請登入
會員獨享權益
learning個人化學習紀錄
point不定期贈送購課金
此為免費課程
糟糕!無法播放此影片,已通知相關人員處理,請稍後再試。
作家們的河流回憶

我的河流回憶・黃春明

00:03:22

記憶中的光之河 ・陳義芝

00:02:34

泰雅在呼喚・馬紹阿紀

00:03:39

我與孩子的河流記憶・黃國珍

00:03:25

消失的歷史大河・王浩一

00:03:44

濁水溪與黑泥・吳晟

00:03:26

河流的四季・向陽

00:02:50
這堂課將告訴你

文學靈感就藏在生活與記憶裡

聽聽作家們分享他們的河流回憶

王浩一帶路:尋找消失的德慶溪

課程介紹

如果可以,你想對河流說什麼秘密?透過文學讓我們聽河流說故事。


【無河之島|台灣文學中的河流記事】2018年10月於松山文創園區舉辦,邀請作家、藝術家攜手投入,以現代生活消逝的風景為題,爬梳文學史相關作品,提供不一樣的閱讀體驗。除了展覽形式外,亦在網路發起『你的河流回憶』串連,邀請作家們分享自己的河流回憶。


影片拍攝於2018年10月

關於講師
黃春明-circle.jpg
黃春明 作家

一九三五年出生於宜蘭羅東,筆名春鈴、黃春鳴、春二蟲、黃回等。 屏東師專畢業,曾任小學教師、記者、廣告企劃、導演等職。近年除仍專事寫作,更致力於歌仔戲及兒童劇的編導,此外亦陸續擔任過東華大學、成功大學、中央大學、政治大學及臺東師範學院等大專院校駐校作家。曾獲吳三連文學獎、國家文藝獎、時報文學獎、東元獎及噶瑪蘭獎等。現為蘭陽戲劇團藝術總監、《九彎十八拐》雜誌發行人、黃大魚兒童劇團團長。 以小說創作進入文壇,雖被譽為鄉土作家,但在不同的時期展現出不同的寫作風格。作品關懷的對象包括鄉土小人物、城市邊緣人,九○年代則特別關注老人族群。除了小說的創作之外,更跨足散文、新詩、劇本及兒童文學(繪本、童詩、小說)等不同文類的寫作。

陳義芝circle.jpg
陳義芝 詩人

生於花蓮,成長於彰化。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畢業,香港新亞研究所碩士,高雄師範大學博士。主編《聯合報》副刊十年(1997-2007),先後於輔大、世新、東吳、清華、台藝大、台大等校兼任教職。2007年受聘台灣師大國文學系,主授現代詩、文學批評、文藝美學、台灣文學等課程,2008年獲台師大研究績優獎。曾擔任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研究計畫研究員、考試院典試委員、高中國文課本編輯委員。著有學術專書《從半裸到全開:台灣戰後世代女詩人的性別意識》、《聲納:台灣現代主義詩學流變》、《現代詩人結構》及詩集、散文集計二十餘種。詩集有英、日、韓譯本於國外發行。曾獲中山文藝獎、金鼎獎、時報文學推薦獎、中興文藝獎章、榮後基金會台灣詩人獎等。

阿紀.jpg
馬紹阿紀 作家/媒體人

新竹縣尖石鄉嘉樂村泰雅族人。曾任公共電視新聞部記者、「原住民新聞雜誌」製作人、主播,是台灣原住民族第一位電視新聞主播。2007年擔任公廣集團原住民族電視台台長,2010年至2012年擔任世界原住民廣電聯盟主席(World Indigenous Television Broadcasters Network)。2014年台長職務卸任後,獲聘至世新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擔任助理教授。目前兼任世新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主任、《原住民族季刊》編輯總監、財團法人光啟社董事、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副理事長。曾經出版《泰雅人的七家灣溪》散文集、《記憶・洄游——泰雅在呼喚1935》。

王浩一circle.png
王浩一 作家

學的是數學,喜歡的是建築,醉心的是歷史。對於知識的輸入,像是油井的挖井工人,從一個點鑽入之後,一直深入到最根底處開採。對於文字的輸出,則像是一位數學家的橫向思考,習慣把不相關的東西,找到新關係。 雜學的文字工作者,也是中年過動兒。2017年電視金鐘獎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獎,公視「浩克慢遊」。 寫古蹟建築,總先拭去歷史塵痕,尋訪古人的風水與文化密碼。 寫食材美食,喜歡帶著筷子,用胃來上地理、歷史課。 寫城市旅行,總從菜市場小農的夏瓜秋果開始,記錄古廟老街和文創小店。 寫珍貴老樹,往往另闢蹊徑,探討昔日種樹人的心思。 寫歷史筆記,則是把各種英雄的智慧,對照《易經》每個卦的心理情境。 寫心理哲學,孤獨心事總在一個人的旅行之後,開始飛翔。 著有《慢食府城》《在廟口說書》《旅食小鎮:帶雙筷子在台灣漫行慢食》《當老樹在說話 》《著時:南方.美時.美食》《人生的十堂英雄課》《英雄的十則潛智慧》《英雄的大抉擇》《英雄的頓挫學》《英雄的權謀力》《守弱英雄》等。

黃國珍.jpg
黃國珍 品學堂創辦人

四十歲之前,是一位設計思考者,以創意協助企業將文化題材與創新思考,應用於企業形象與經營策略。多次參與臺灣在觀光、經濟與政治議題的國際宣傳創意指導工作。四十歲以後,關注青少年閱讀素養問題,成為閱讀素養推廣者,並於2012年創立「品學堂」,2013年發行華文世界第一本培養閱讀素養的雜誌《閱讀理解》,為華文世界青少年的閱讀素養與思考能力扎根。目前致力於協助各級學校落實閲讀素養教育,讓我們的下一代有能力「閱讀生活、理解世界、創造未來」!

吳晟130x130.jpg
吳晟 詩人

本名吳勝雄,屏東農畜牧科畢業。曾任彰化縣溪州國中教師、靜宜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1980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訪問。現已退休專事寫作,寫作之餘亦從事農事。

向陽130x130.jpg
向陽 詩人

本名林淇瀁,臺灣南投人。美國愛荷華大學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國際寫作計劃)邀訪作家,政治大學新聞系博士。 曾任《自立晚報》副刊主編、《自立》報系總編輯、《自立晚報》副社長兼總主筆。現任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教授。獲有吳濁流新詩獎、國家文藝獎、玉山文學獎文學貢獻獎、榮後臺灣詩人獎、臺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教育部「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金曲獎傳藝類最佳作詞人獎等獎項。 著有學術論著、詩集、散文集、評論集、時評集等四十多種;編譯作品三十餘種。

Q&A 問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