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看片 - 課程精彩預告
試看片 -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第八講
無限期觀看 - NT$2560
NT$3200
1. Vera.L.Zolberg《建構藝術社會學》:作品的社會歷程與價值流變
2. Nathalie Heinich《藝術社會學》:藝術的評價、詮釋與觀察
3. John Berger《觀看的方式》:油畫與所有權的關連
4. Pierre Bourdieu《藝術的法則》:福樓拜的《情感教育》和法國社會
5. Michel Foucault《這不是一只煙斗》:馬格利特的作品圖文不符?
6. Michel Foucault《馬內的繪畫》:觀者的位置與畫作的物質性
7. Pierre-Michel Menger〈未完成的輪廓〉: 羅丹雕刻作品裡的不完整性
8. Theodor Adorno《美學理論》:藝術的雙重性—社會現實與自主性
作品社會學簡單而言是用社會學的方式來研究藝術作品,藝術作品也是藝術社會學當中可說是最棘手的領域,其研究範疇包括藝術作品的生產過程,即藝術家如何創作、受到何種社會文化背景的影響,以及創作過程中所面臨的社會壓力和期待;藝術作品的消費,即觀眾如何理解、評價和接受藝術作品,以及不同社會群體對藝術作品的偏好和消費模式;以及藝術作品的流通,即藝術作品如何在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中流動、交流和傳播,以及這種流通如何受到經濟、政治和媒體等因素的影響。
藝術作品社會學的理論與研究方法多樣,包括實證研究、質性研究和歷史研究等,通過不同的方法來深入分析和理解藝術作品在社會中的角色和意義。這種研究對於我們理解藝術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在理論上,它幫助我們拓展了對藝術的理解,使我們能夠從社會的角度來思考藝術。在現實上,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藝術在社會中的作用,甚至促進藝術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以及推動藝術的發展和傳播。
延伸第一期的基本原理,儀真老師從多元的觀點建立大家對藝術社會學的基礎認識,從而瞭解藝術社會學所關懷的藝術面向,透過這個系列安排的文本閱讀,同樣採取不同學者理論、研究路警,不一黨獨大的方式,去開闊觀點的獲取管道,並且儀真老師透過其對藝術史及藝術作品的涵養,更深度帶大家認識社會學這門嚴謹的社會科學是如何碰觸作品的問題,希望引發大家思考、反思相關的議題如:
透過社會學的角度,藝術作品不僅被視為獨立的美學體驗,更被理解為社會產物,反映和影響著社會的價值觀、文化形態和結構,透過這個系列課程,也將讓大家在藝術觀看時可以讀取出更多有趣的面向,並建立屬於個人的思考觀點與興趣。
法國巴黎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EHESS)社會學博士,主修藝術社會學。現任政治大學、臺北大學社會學系兼任助理教授、臺灣藝術與文化社會學學會理事,曾任高中人社導論與經典閱讀計畫藝術學教授。 專長為藝術社會學、法國社會理論、視覺文化研究、現代主義藝術等。翻譯著作計有《回憶咖啡館》 (Chantal Thomas)、《死去的男人》(D.H. 勞倫斯》等六本法語和英語原典,跨越文學、宗教、哲學與社會學等領域。 個人部落格《工業咖啡館》: https://cafeindustrie.blogspot.com/
無限期觀看 - NT$2560 NT$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