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區」的形成
中國抗戰的最後階段
蔣介石、毛澤東與史達林
蔣介石、邱吉爾與羅斯福
戰後國共角力到爆發內戰
中國內戰陰影中的台灣
無限期觀看 - NT$2400
NT$2800
本課程影片內容完全相同於之前百年台灣史課程。
6堂線上課程, 早鳥優惠價2400元。
二十世紀中葉,台灣的命運被捲入世界戰爭與東亞政治的激流之中。
1945年,抗戰勝利後的中國,被視為「祖國」的國民政府接管台灣——但等待台灣人的,並非重建與繁榮,而是失序與混亂。
這段歷史的傷痕——「二二八事件」,究竟是出於統治者的漠視與誤判,還是大時代的權力角力所必然導致的悲劇?
本課程由楊照老師親自講述,從世界戰爭的舞台切入,帶領你重新審視「祖國」的真實面貌:
「國共抗日」 是團結抗敵,還是暗藏內鬥?
「開羅會議」 上,台灣的命運如何被大國領袖決定?
蔣介石與毛澤東的對決,如何將戰爭延伸到台灣?
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是偶然的逃亡,還是早已注定的結果?
戰後的中國政府無心也無力照顧台灣政經發展,反而將台灣視為資源後勤庫,用於支撐內戰軍費。面對共產黨可能滲透的焦慮與不信任,與民生凋敝的現實交織,導致民怨高漲,最終在 1947 年引爆二二八事件。這場事件不僅改變了台灣歷史的走向,也在集體記憶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痛楚。
單元介紹
第一單元|「中國戰區」的形成
從日本侵華到二戰爆發,中國戰區的戰略定位如何被國際盟軍確立?國共在抗日戰爭初期的合作與暗潮湧動的矛盾。
第二單元|中國抗戰的最後階段
太平洋戰爭開打後,中國戰場如何成為牽制日本的重要陣地?美軍援助、國共摩擦與戰局轉折。
第三單元|蔣介石、毛澤東與史達林
國共領袖的權力較量與蘇聯的東亞布局,戰後的中國政治如何被冷戰思維塑形。
第四單元|蔣介石、邱吉爾與羅斯福
從「開羅會議」到「波茨坦公告」,台灣的命運如何在大國外交的談判桌上被決定。
第五單元|戰後國共角力到爆發內戰
抗戰勝利後的和平曇花一現,國共衝突迅速升溫,從政治談判走向全面內戰。
第六單元|中國內戰陰影中的台灣
國民政府接管台灣的行政困境與社會衝突,從接收混亂、物價飛漲到社會不滿累積,終於引爆二二八事件。
適合對象
想要從宏觀國際格局認識台灣歷史的人
希望理解戰爭、外交與權力如何塑造台灣命運的人
對近代台灣百年轉折充滿好奇的人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明日報》總主筆、《新新聞》總編輯、總主筆及副社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已出版數十部文學創作及文化評論著作。擅長將繁複的概念與厚重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洋溢人文精神,並流露其文學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