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的建立
日、中、台的複雜互動
戰爭的三個階段
滿洲國與台灣
戰時動員帶來的經濟、社會衝擊
戰時文化的變遷
無限期觀看 - NT$2400
NT$2800
本課程影片內容完全相同於之前百年台灣史課程。
6堂線上課程, 早鳥優惠價2400元。
第五期|戰爭體制與戰時生活
自1931年「滿洲事變」後,日本即逐步進入戰爭動員體制,這個體制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全面對中開戰後更趨強化,直至1945年戰敗為止。在這段長達15年的戰時體制中,台灣作為日本的殖民地,也被深度納入帝國的軍事與經濟規劃。
隨著日本「南進政策」的推進,台灣被視為進攻南洋的前進基地,戰略地位提升,也因此促進了軍需導向的工業化與都市現代化。許多台灣傳統生活樣貌在短時間內快速轉型,出現與戰爭需求密切相關的社會變化,例如物資統制、勞動動員與國民精神總動員等。
另一方面,戰爭也使台灣人與中國大陸之間的接觸增多,包括前往華北、華南與滿洲的軍人、勞工、移民、技術人員與企業代表等。在殖民統治下的文化政策影響下,台灣社會逐漸受到日本化(皇民化運動)的深遠影響,但由於戰爭的地緣現實,經濟與人員往來卻頻繁地與中國發生聯繫,產生一種文化上日益遠離中國、但實際互動卻更密切的矛盾狀態。這種矛盾與緊張,為戰後台灣在身分認同與國際處境上的動盪埋下伏筆。
第一單元 現代生活的建立
從殖民初期到戰時體制前的轉變,探討台灣現代城市、工業與基礎建設的起點。
第二講 日、中、台的複雜互動
深入分析台灣在戰爭體制中扮演的三方角色:作為日本帝國的一部分,成為軍事動員基地;與中國戰場的經濟與人員互動日增;同時也成為中、日雙方爭奪認同與影響力的場域。揭示戰時台灣人身分處境的矛盾與張力。
第三單元 戰爭的三個階段
分析從「滿洲事變」、「中日全面戰爭」到「太平洋戰爭」的三個主要戰爭階段,及其對台灣的影響。
第四單元 滿洲國與台灣
探討台灣人如何被動員前往滿洲,並與日滿體制互動,思考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的交錯關係。
第五單元 戰時動員帶來的經濟、社會衝擊
從勞力調度、工業化、物資配給與戰時治理機制,理解殖民體制下的「總動員社會」。
第六單元 戰時文化的變遷
探討皇民化運動、國語運動、忠靈祭與國民儀式等如何改變台灣人的文化認同與日常生活。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明日報》總主筆、《新新聞》總編輯、總主筆及副社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已出版數十部文學創作及文化評論著作。擅長將繁複的概念與厚重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洋溢人文精神,並流露其文學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