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講座
《紅樓夢》的版本淵流與爭議
《紅樓夢》的角色塑造為何如此成功
尤氏姊妹在小說中的關鍵
程乙本與庚成本的差異
《紅樓夢》是一部集大成的書,寫於中國文化由盛入衰的關鍵時代,既涵括中國文學詩詞歌賦、小說戲劇的大傳統,卻又樣樣推陳出新,文白相兼,雅俗並存。書中每位人物,從登場安排到舉止言談,莫不恰如其分。《紅樓夢》的小說藝術成就,已遠遠超越它的時代,成為永恆。 熟讀《紅樓夢》大半生的白先勇,不僅宏觀全書的佛道哲思,也細探每字每句的精準安排,更將多個版本彼此對照比較得失。趨勢基金會邀請白先勇老師,將畢生的紅學研究心得濃縮於四場系列講座,從寫作藝術與美學觀點,重新解構《紅樓夢》搶救程乙本、搶救後四十回、搶救尤三姐,拭乾黛玉的眼淚,圓滿寶玉的情緣。
演講時間:2018年6月
主辦單位:趨勢教育基金會 協辦單位:中華民國筆會、台灣大學台灣文學所
廣西桂林人,北伐抗戰名將白崇禧之子。臺大外文系畢業,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學創作碩士。曾於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任教,民國103年受邀擔任臺灣大學講座教授,開設《紅樓夢》導讀通識課程。 白先勇是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戲劇家,著作極豐,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臺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明星咖啡館》、《第六隻手指》、《樹猶如此》,舞臺劇劇本《遊園驚夢》、電影劇本《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玉卿嫂》、《孤戀花》、《最後的貴族》等。兩岸均已出版《白先勇作品集》。關於白先勇文學創作的研究,兩岸均不斷有學者投入,人數眾多,面向多元,形成白先勇文學經典化現象。